既然秦云莉现在知道了自己的住处。
那就索性让她彻底清楚一点。
今后不管什么时候再来烦她,她都会继续在大街小巷到处张贴这些材料!
这张调解书一旦贴出去,那秦云莉偷东西的事,就是板上钉钉的证据。
谁都否认不了,完全被实锤定了!
别看只是区区五斤粮票,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。
但秦云莉的这一行为却是偷窃的性质!
那边的秦云莉怒气冲冲地回到家,推开木箱想确认下自己的私房钱是否安然无恙,却发现藏在里面的木箱早已经空空荡荡,什么都没剩下。
她坐在那发了好一会儿呆,情绪终于崩溃,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。
四年时间,她低声下气地照顾顾振兴,到底图的什么?
还不是因为他的大学学历,他那一份稳定体面的工研所工作,还有每月高高的工资!
可现在她辛辛苦苦存了这么久的私房钱一下子全没了不说。
还落得了个小偷的名声,真是让她连死的心都有!
她心里越想越难受,越想越不服气。
对顾振兴的想法也开始有些微妙的转变,隐隐多了一些责怪和抱怨。
就在她满心愁苦的时候,门口又冲进来一个人。
秦小浩一身泥土地跑了进来,脸上满是委屈:“隔壁小虎都上学去了,我为什么去不了?”
“你不是说能进机关小学的么?我就是要去上学!”
他边说边摇晃着妈妈的手臂,情绪一激动,声音都有些哽咽了起来。
“小浩别着急,你能上机关小学的。”
秦云莉努力安抚他。
“你放心吧,那个丫头别想把你进机关小学的机会抢走。”
可是小浩的情绪却没有那么容易平复。
他越想越觉得受了委屈。
“我就要现在去!大家说我是个没人要的野孩子,才上不了学。妈妈,我想去上学。”
这句话像是一根针扎进了秦云莉心里。
她心头一颤,眼圈红了,只能默默抱紧自己的孩子,却不知如何开口回应。
秦云莉紧紧地抱住怀中的孩子,眼中泛着泪光。
“你不是什么野孩子,你是妈妈的心头肉,是你妈最宝贝的孩子。妈妈答应你,一定会为你争取属于你的东西!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!”
院子另一边,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。
小微独自一人坐在石凳上,正专注地写着作业。
一旁的叶辞霜,则陷入深思,默默盘算着自己未来要走的道路。
现在,她手里总算有了一千块钱的积蓄。
若是安安心心地做点小生意,倒也能维持基本生活。
但她不甘于如此,她真正想要的,是能够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本领,干出一票大的,赚一笔可观的收入。
说起来,本来她还以为,在那天于古玩店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后,那位洛老先生一定会主动联系她,邀请她去店里帮忙呢。
然而,令人失望的是,自从那天过后,洛老那边却始终没有任何音讯。
难不成……
叶辞霜叹了口气,眉头微微一皱。
难道是洛老他们查出了什么?
他该不会是发现了她的真名并非“辞霜”,而是“叶辞霜”吧?
与此同时,城东古玩店的里屋内。
洛老坐在木椅上,目光紧紧地盯着面前摊开的材料。
门被轻轻推开,蓝若宸走了进来,随意地扫了一眼桌上的资料,便开口问道:“洛老,您还是没下决心?”
洛老缓缓抬眼,声音低沉。
“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而且她的鉴别眼光极准、功底深厚。可惜,叶国安当年的事你还不是很清楚,虽然如今改革开放了,这类历史问题查得不如以前那么严了,但也不能完全放下心。万一她和她家过去的关系被扯出来,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……”
蓝若宸皱了皱眉,接着问道:“可是洛老,叶家不是早就把所有的财产都交给国家了吗?后来也不过只是保留了个县里文物局的职务,这些年来不也都平安无事?”
洛老轻轻摇了摇头,语气略显凝重地低声解释:“可是你要知道,开放政策才刚刚实行两年,未来的局势会怎么样,谁也无法预料。叶国安的问题直到他死都没个正式的结论。那天那小姑娘的表现我们看了,不止我们注意到,其他的几位老板也没错过,他们之所以没出手,难道不就是因为顾虑着叶家的背景吗?”
蓝若宸有些不服气,心中隐隐觉得洛老太过谨慎了些。
如今是什么年代了,信息发达、技术先进。
很多事情都已经能够处理得比几十年前更加稳妥。
可洛老竟然还揪着那么久之前的老账不放,实在让他难以理解。
“我还是那句话,再等等!”
洛老先生语气坚定,眼神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“那画虽然表面上看修复得不错,但也只是做了一个最基本的清洁工作。那个女孩年纪尚轻,经验与能力我们都还没真正摸清,现在就下定论恐怕为时过早,贸然决定合作的风险实在太大。”
蓝若宸听到这话,心底泛起一阵冷笑。
所谓的简单清洁?
那幅画被遗弃在角落里尘封了将近二十年。
多少业内知名的修复师都对它望而却步,不敢轻易动手。
而叶辞霜不到半小时就解决了困扰众人多年的顽疾。
这种技艺已经堪称惊艳。
可在洛老口中,却只是“简单”一笔带过,这不是刻意打压是什么?
蓝若宸离开“玉轩阁”的时候。
天色微斜,街道上的行人三三两两,不紧不慢。
老远他就看见,古玩街的一侧站着一个女子,身影纤细修长。
她身穿一袭灰调旗袍,剪裁简约却透着古雅气息。
他定睛一看,果不其然,那女子正是叶辞霜。
她正蹲在街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前面,眼睛紧紧地盯着摊位上的物件。
他心头莫名一动,脚步不自觉地朝她走了过去。
她此刻正盯着一枚铜制龙纹扣打量着。
扣上纹饰古朴细腻。
她越看越确定,这枚铜扣极有可能是明代的产物。
更特别的是,这种龙纹的样式在市面上极为少见。
常见于古时帝王陪葬器物之上,极具文物价值。
旁边围着不少人,个个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枚印着“李鸿章”名号的印章上。